找靠谱的合作者比找对象还难:How to collaborate?
▲ 来源:www.pexels.com
撰文:钱岳
写在前面
我一直想写一篇有关collaboration(合作)的分享。我常常和做学术的朋友开玩笑:“找到一个靠谱又合得来的合作者,不比找配偶简单。若是遇到,千万要珍惜。”
上个月去美国开会,有个师姐说:“我看你几乎每篇论文都有合作者呀。”我确实比较喜欢与人合作。以前我在《一周年系列|在加拿大当助理教授的第一年:如何管理时间、情绪和研究进度?》里就提到过:“我觉得写独作的论文,真的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整个研究,只有我一个人很清楚,所以研究碰到问题,很难找别人讨论。而且没有一个合作者明显或隐形地催我、监督我,我常常就没有动力和自觉性去继续。”相反,如果有个合作者可以一起商量、监督,研究的过程会没那么孤独。
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我真的成长很多,对学术和做人都有很大启发。我现在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与大家分享。值得说明的是,我今天主要分享的是与同辈之间的合作。如果是与更有经验的人合作,那么可能一方像mentor、一方像mentee,很多的互动模式会不一样。
1
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我刚开始和一个师姐一起合作的时候,她的一句话到现在我都印象深刻,而且真的对我影响很大。我们合写一篇论文时,她是一作,所以她就大概写出了初稿,然后我读的时候,就在旁边批注问题。后来她给我回复说:“你不能总是只提出问题。我现在能拿出来的东西,肯定已经是我现阶段可以想到的最好的。如果你觉得不好,可以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吗?”我直到现在都觉得,她说得真的很对。一个好的合作者是一起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只提出问题,不说怎么解决,那就成了reviewer(审稿人)。
从那以后,每次与人合作,如果我觉得某个地方好像不是很好,我会首先提出我觉得哪里不好,为什么不好,然后我会提出可能的改进方案,供我们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当然了,如果我是吸收建议的那一方,我也会很认真地听取和考虑合作者的意见。因为每个人提出可行的方案时,都是费了很多心的。对于提建议、讨论和修改这种事情,我觉得合作者之间不能抱着抵触情绪。如果总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那么也就不需要合作者了。
▲ 来源:www.pexels.com
2
分工明确
分工明确真的好重要。尤其在学术界,作者对文章的贡献还有作者的次序(authorship)都对建立学术身份和评职称的影响不小。
我和我的一个长期合作者就是每次分工都很明确。一作一般负责主要的数据分析、写论文初稿、牵头修改(lead revisions)。如果文章的分析会用到几个数据或者几种不同的模型,其中某个数据或是模型刚好二作很熟悉,那么二作也会做一些分析。论文里某个部分的文献如果是二作的领域,也会直接让二作来写。当然了,文献的想法、分析的框架、或者修改的方向往往都是两个人一起讨论的结果。但是,我们一般在开始一个新的项目之前,就会说好,这个项目由谁来牵头,每个人大概负责什么,大致的时间计划(timeline)是什么样的。互相之间会定期更新研究进度,并且尽量与对方说好,自己最迟会把什么部分完成,在哪个时间之前发给对方。
我觉得能够长久维持的合作关系一定需要合作者之间分工明确而且公平(authorship in proportion to contribution)。能够达到合作各方都认为“分工合理”,大概需要合作者之间交流磨合,也需要大家有比较相似的道德观吧。
▲ 来源:www.pexels.com
3
尊重
我以前与一个朋友合作时,我把那个朋友弄生气了。她给我发了大致的初稿后,我边看就边给她发没头没尾的邮件(既没在邮件开头写她的名字,也没在末尾属我的名),而且还不是一次性发完,看到哪,想到什么,我就发一封。她后来给我发了一封邮件告诉我,我这样做,让她觉得很不舒服。我们是合作者的关系,我不是她的导师,她也不是我的学生,我这样给她发邮件,而且都是说的“这里我们要改一下,那里我们要改一下”,全是指责语气,让她觉得我很不尊重她。
我后来反思了一下,我这样确实非常不对。我真诚地跟她道歉了,解释了我完全没有不尊重她的意思,但我这样做确实不对,我应该把论文整体看完之后,整理好我的思路和反馈,再统一给她发邮件。她后来说,她选择跟我发邮件,是觉得应该让我知道她的感受,而不想让这件事情影响我们的友谊。
这件事也对我影响很大,后来与人合作,我就更注意我的manner. 我的邮件有没有指责性的语气?我是否对合作者的劳动成果表达了appreciation(感谢)?有没有一次发太多邮件,骚扰别人的邮箱?这些小细节,可能也会大大影响合作者之间的关系。
▲ 来源:www.pexels.com
4
Lift each other up
互相加油打气太重要了。有一次,我和我的合作者的一篇论文连续被desk reject了三次,作为一作的我,当时都快怀疑人生了。但我的合作者一遍一遍地跟我说:“我真的觉得我们这篇文章很好。一定可以发出去的。”来自合作者的肯定真的对我帮助很大,后来文章确实被一个还不错的期刊接受了。如果她在三次desk rejection后说:“我觉得这篇文章真的不行,我们放弃吧。”我可能也就真的坚持不下去了。
我觉得合作者之间lift each other up,不光是在文章被拒了之后互相加油打气,而是合作者对彼此有比较正面的评价,对研究的题目和进展总是抱有很积极地态度。
比如,我和很多合作者,都会互相充当啦啦队的角色。我们会很由衷地说:“这个想法太好了!一定可以做出来的!”“哇,你改得好好呀!文章现在变得好好了!”“加油加油,我们已经改得差不多了!”
研究本身可能已经很曲折和辛酸了,如果合作者还总是说丧气的话,或者觉得研究没什么希望,我觉得可能会把整个过程都变得消极负面。
▲ 来源:www.pexels.com
5
培养长期的合作关系
有的人可能很容易找到新的合作者。根据研究项目的需要,如果总能找到专长互补的新合作者,那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但如果有幸找到与自己工作能力、做事风格、研究兴趣、职业操守都很合得来的合作者,一定要珍惜;如果能长期合作,那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合作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事情。有人说:“感情是需要维系的。”我觉得合作关系也一样。我与我的长期合作者,会尽量保证总是有ongoing、active的项目。比如,我们会在某个合作项目快结项时,就开始头脑风暴,我们下面可以再一起做点什么?甚至有时候会建立一个“idea buckets”,把新的想法都写在里面,再来讨论先做哪个。
以上是我的分享。也欢迎大家分享你们的经历和感想。
钱岳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
助理教授
制版编辑:杨楠
- 更多相关文章 -
权威、严谨、客观
我们带你体验不一样的
情感婚姻生活